6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原所长王国刚在清华大学就资管新规发表演讲。他从中国金融脱实向虚、2015年股灾、金融创新野蛮生长的发生逻辑入手,认为防范金融风险不是仅靠宏观经济政策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认清金融风险是由微观主体引起的,要进行微观层面的监管,这是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
他进一步从微观领域分析了P2P、区块链、共享单车等金融创新,认为中国存在打着金融创新旗号野蛮生长的问题。关于中国金融规模到底有多大,存在数据上的矛盾,所以需要进行金融全流程全链条的统计。资管新规有一个亮点是私募股权基金与金融机构平等相待。未来金融应该是专业金融而不是混业金融。
以下是演讲全文: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眼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个资管新规的发布搅动了整个资管产业的市场,该往何去,为什么得发布资管新规,我们需要做认真的探讨,大家看到我的题目“防范金融风险之利器,解读资管新规,这样一个资管新规在十九大以后出来的,十九大开辟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中国金融工作的新的主思路,这个主思路大的方面讲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从具体安排上来讲,2018年到2020年三大攻坚战首位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在去年4月份,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学习的时候专门讲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并且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六项任务。
到了去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再一次提出防范金融风险是眼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则,回归本原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和市场导向。去年12月份,经济工作会提出刚才所讲的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之首就是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什么要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到如此高的程度,我们认为它不仅是关经济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不仅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而且是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有人这样一件事提的过高,过分,我想说这个事从中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来看,怎么提都不算过分。
远的不说,就讲2008年这一轮美国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对全球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迄今没有完全结束,很多事还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演变中才能看清。如果往前追,历史上的事,有的一影响就是几百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但是重要是不是已经到了这一步,需要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到三年攻坚的首要位置,这是我们大家应该认识的。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微观主体引发的
因为一讲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我们做金融研究的许多人当中都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面的事,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60年夏普提出的关于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他讲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是宏观面,货币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等。按照这样一个概念来讲,解决系统性风险调整宏观面就是了,用宏观政策调整来解决,干嘛牵扯这么多微观的。我们不是停留在阻隔资产定论里,而是回到现实中看,2007年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的宏观经济变化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为什么这一轮危机能兴起,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的时候无论是美联储还是财政部都没有感到会新起一轮如此严重的危机,所以他们停留在向市场众知的传统操作,为什么后面会演变成危机,我们从微观面上看。
2012年以来金融脱实向虚大大加快
系统性金融风险由微观主体所引发,其内在机制有五个方面:第一,早就存在的,微观主体彼此之间的资产负债连锁链条。以中国为例,中国几乎所有的家庭在银行都有存款,这是银行的负债,这些存款是家庭的资产,银行把这些存款转为贷款给企业,在企业面是属于负债,通过这些关系加上一系列的金融资产,中国几乎所有的经济主体已经纳入到这样一个负债资产的联动关系。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情况,这样一个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介入本来不会形成危机,但是风险时时存在,这样一个负债资产,负债的联动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国民经济中的金融体系,所以风险本来已经存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大的风险成为危机,金融脱实向虚,从中国的情况来讲,虽然中国脱实向虚的步伐早期也在走,但是没有这几年走的快。